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我玩電腦,電腦玩我,天天被玩,天天快樂

有時候看人在討論PC相關的硬體時總有些感觸,
如同之前的文章中所說,
當人類在硬體效能大幅演進之後,
硬體的performance早就不應該是瓶頸所在,
當平板可以大行其道的同時,
已經證明了吃電池的portable裝置的硬體效能能讓大多數人接受並喜愛,
更何況插電線的desktop呢?

當然少數PC Game的重度玩家以及有著大量運算需求的運用仍舊存在,
越來越強大的computing power對人類絕對是有正面的助益,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到底這麼多的PC component是給人玩還是在玩人呢?

從我開始裝電腦時我就被灌輸一個觀念電腦的電源供應器很重要,
確實很重要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說老實話我在學校唸研究所期間,
實驗室電腦用了很多Intel 的Prescott,
Prescott這種超級耗電的吃電怪獸冬天放在腳邊都會嫌熱,
夏天放在腳邊就算實驗室有開冷氣身體也會一直冒汗,
但是實驗室很多套裝電腦都用Prescott,
卻沒有Power死於非命的例子。

我玩電腦這麼多年,
最近在組電腦時才發現很奇怪為何像光華商場這種高度競爭,
以低毛利率完全用紅海策略在拚價格戰的地方,
他們都願意用半張報價單來秀電源供應器的報價,
而且種類繁多品牌林立目不暇給直叫人嘆為觀止,
如果這種產品對於經銷商利潤不高,
怎麼可能花上珍貴的半面報價單空間來印呢?
那好的power和平庸的power使用上差異是否如"廣告效果"般來的這麼大呢?

不知道這些玩家在買冷氣機、電冰箱、吹風機、除濕機這些家電,
這些可是一旦電源出問題就可能會燒房子的電器,
會不會願意拆開它的結構,
審慎的更換比較好的電源線路,
用著高級原件來做整流、濾波、穩壓?

其實若沒有重度需求,
我電腦裡這個兩年前的老貨色E5200超3.2G就已經非常好用了,
玩電腦還是被電腦玩,
有時也是很難說清楚的。

我的股票操作法 Ver. 兔

算一算進入股市也差不多兩年了,
雖然好像學了不少經驗,
但是資產卻縮水了,
回首看來也算是個危機入市空手而回的例子。

最近開始在買入方面比較有操作準則,
在賣出方面還在摸索,
目前買進的話主要是依靠以下順序:

1)  技術面上價格開始走揚:
不用急著在下跌段時找買點,
等漲了一小段時買進也不遲,
有行情時也不會只有3、5趴的漲幅,
不用急於一時,
也不用妄想買在最低點。

2) 基本面上改善:
每個月月報可以看營收數字,
主要是看YOY%,
但營收上升不代表獲利能力的上升,
所以要配合季報中的EPS和毛利率等數字,
如果營收、EPS、和毛利率都有著成長,
那股價應該都會有所表現。

3) 籌碼面上籌碼的集中:
可以參考三大法人中外資以及投信是否有持續買進,
或是集保股權分散表股票是否往大戶流,
但這其中有些關係需要另外說明,
三大法人的籌碼集中通常不會是在漲勢一開始就產生,
而是推波助瀾的成分比較高;
而集保股權分散表中有往大戶集中通常有助於股價推升,
但很多很飆的飆股並不會有明顯的集中跡象,
只能說這步驟可以使得抱股時安心的多,
但無助於找到飆股。

4) 消息面上最好沒有消息
個人是不太相信新聞是平白無故被寫出來的,
既然不知道利多利空背後的人為操作以及其目的,
當利多出現的時候,
你無從得知這個利多是要吃貨還是出貨,
那不如挑個股價上漲但沒有消息面的股票,
至少減低背後不可預測的人為操作的疑慮。

5) 技術面的輔助
技術指標跟價量關係基本上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
所以技術指標並不會領先反應多空,
而是多空產生後技術指標才會表態,
所以均線交叉,KD交叉這些方法可以增加抱股的信心,
但我覺得這是輔助的性質,
重點在於前幾個條件的成立,
而技術指標可以幫忙判斷買點。
雖然目前的看法是1~4條件要是符合通常會跟隨一波漲勢,
可以安心小量試單不用過於擔心短線上的短套,
但如果技術面上能符合周KD、月KD金叉,
那抱股期間也比較不會在心情上有額外的負擔。

畢竟玩股票還是要吃得好、睡得好才能夠長長久久做下去。